双非拿到中大大热门大数据分析及计算有什么秘籍?

Mastermate官方 2019-07-16

Mastermate微信君开辟新节目『学长有话说』

 

今天是我们节目请来了 19Fall  M同学

 

申请背景

 

学校:双非一本学校

 

专业:数学和金融双学位

 

GPA :3.32/4.5

 

语言成绩:托福80

 

背景提升:

  • 建模美赛H奖

  • 一个软件著作权

  • 一篇论文

  • 挑战杯组长

  • 两个实习(一个研究所,一个私募基金)

  • 还有几个专业相关的从业资格证等

 

Offer:

  • 香港中文大学 数学

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我在10月下旬提交了港中文数学专业的申请,并在第一时间寄送了纸质版申请材料,在一个多月等待后,我在12月中旬收到了此专业的offer.

 

我的申请也经历了一些心态变化,因为意识到自己不足之后就比较焦虑,后来经过有规划的努力尽量弥补了大部分,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我是在申请季开始的一年半多之前,也就是2017年底就接触到了Mastermate,当时我在更早之前就关注了香港365天公众号,觉得文章对于申请的认知很有帮助,然后从其中的一篇推文中认识了Mastermate.

 

在此之前,我有申请的想法,但是对申请所需的条件以及自己想去哪里留学并不能确定。后来我高中同学聚会的时候和朋友聊天,知道签约机构的话需要早一些,这样会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的背景。

 

从那时候开始大约半年内我陆续接触了几个机构,有些是比较知名的全国性大机构,有些是工作室性质的小机构。

 

经过对比和网上搜集到的口碑等信息,我觉得机构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只有相对的优劣,机构不可能像父母对婴儿一样包办所有事情,在申请的过程中需要的是配合。

 

在对比了几个机构之后,我签约了mastermate的领航计划。

 

选择的原因大致是出于几个细节:

 

第一是当时的第一次接触MM是葫芦学长给我做的免费咨询,一般MM的咨询是通过微信语音,我当时正在图书馆所以请学长稍等一下我出去接电话,葫芦学长知道了我在图书馆之后,直接主动使用了手机电话拨打了过来,应该是考虑到我在外面使用流量的缘故。

 

这个是MM给我的第一印象。

 

即使是免费的咨询也做了足足30分钟,当时就了解了很多关于背景的分析,以及葫芦学长建议我多参加一些科研活动,有更多的科研经历比较好,并且给了我一些关于与老师沟通,参加科研的方法。

 

同时由于我有同班同学也参加了MM的咨询,所以在和那个同学核对过之后,我觉得MM的咨询是比较专业的,因为对于条件不太一样的两个人,MM给出的建议都是合理的,预期的高低和背景高低很匹配,也不会因为推销自己的服务而随意给很高的预期。

 

相比之下,接触一些更大规模机构的时候,咨询就是在说自己做过多少多少案例,有多熟悉我们学校的同学,经常到我们学校来和同学约见,但是当我问到文书、网申邮箱等问题的时候都不愿意多说,只说他们之前从没有遇到过问题。

 

这是我对大机构最不放心的一点,大机构往往能包办更多的东西,但是自己文书、网申等都是机构完全一手包办,自己的参与度太低,万一发生问题自己也可能不知道真实的情况。

 

所以我自己的观点是宁愿自己多参与一些申请的过程,也不要导致问题和不好的结果出现。

 

Photo by Manu Franco on Unsplash

 

 

我是在2018年1月底签约,二月份的时候就开始组成整个计划的同学们的班级,并且开始做正式的咨询。在此感谢Kelly学姐,专业且负责。

 

当时给了我一些指引,告诉我,我申请的专业对于英语的成绩没有那么重视,但是对于科研经历会比较重视。当时我已经意识到在科研方面的不足,在着力准备参加一些比赛和科研项目。

 

当时的生活非常忙,同时做着好几件事,甚至在大年夜之前的四天之内总共只睡了10个小时,熬了两个通宵。那段时间对于申请是一种磨砺,来弥补之前未及时规划的后果。

 

所以希望各位低年级的同学能尽早规划好申请所需的条件,之后就会更从容和胸有成竹了。

 

寒假过后就开学了,开学之后一边学两个学位的课程,一边准备托福考试。

 

多数人申请香港会选择雅思考试,但是我因为两个主要原因选择了托福,一个是在早期想申请美国学校所以准备了托福的材料,另一个是用托福申请不怎么卡小分,综上决定继续学托福。

 

这个决定现在回过头看我并也不能评判是不是明智,在这里我把自己体会到的托福特点提一下,让大家能有个大体的感受,方便针对个人情况来判断。

 

第一是托福考试形式相对比较综合,意思是除了阅读部分之外,其他部分(听力、口语、写作)都要涉及到综合的英语能力。

 

比如说口语里面有的题型让短时间读一段文章,再听一段讲座,然后给你一个问题让你阐述。

 

这种方式对于英语基础不是特别优秀的同学来说会比较难以适应,因为一个方面的短板就会导致整个考试无法进行,要提升也需要整体提升了之后单项的成绩才能有起色。

 

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托福考试在申请的时候卡小分的情况比较少,反之我身边有好几个考雅思的同学来来回回考了好多次,总分达到了但是因为小分不够所以浪费了时间错过了机会。

 

我自己申请用的托福成绩口语单项成绩就很一般,但因为托福的这个特点,在这一点上我略有占优。

 

第二个,这个应该不是普遍现象,但也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所处的是一线城市,托福考场竟然特别少,而在一整年中长期有设置考场的只有两个小教室,考场条件还不是很好,所以要报名条件好一点的考场需要提前太长时间。

 

我不知道其他城市是不是我这种情况,总之我的第一场托福考试提前了五个多月才报上在我本校考的最近的一场,相当夸张,所以后来的一次就直接考虑了外地的考场。

 

另外在官方寄送成绩单的速度方面,托福也挺慢的,官方说一般在考后8-12个星期才能收到官方成绩单,所以规划语言成绩时间上还需要提前准备,避免因为出成绩不及时耽误了申请。

 

Photo by Amy Shamblen on Unsplash

 

 

对于跟我情况比较相似,也就是规划申请比较晚的同学来说,在规划的初始阶段应该知道,在自己的条件中,什么是能改变的,什么是不能改变的。

 

 

比如我自己的学校不能重修已经通过的课程,其他刷高GPA的手段在我自己的情况下都不好实现,所以当时的既有成绩就是我不可改变的,只有通过之后正常的认真修课来尽量提高成绩。

 

认清这一点后,我计算了之后通过正常上课有没有可能上85,发现是没有可能的,所以我把重心放在了提升其他背景上,参加很多比赛和科研项目。

 

对于科研,很多人不知道本科阶段应该如何参加科研。以前的我也是这样,特别是当自己没有这方面想法的时候,就会觉得本科生没有这样的机会,看到知乎里别人的学校给本科生很多科研机会,还挺羡慕的。

 

不过慢慢的,我开始留心各种相关比赛和留意年轻老师有没有找学生的需求。

 

我觉得有些专业在本科阶段是相对比较容易找到跟着导师做科研、发论文的机会的,大概是那些需要做实验或者大量写程序的学科。

 

但作为我的专业来说,跟导师做项目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我着眼于参加比较高规格的比赛中,一方面可以有科研经历可以呈现,以经历为重,获奖为辅;

 

另一方面作为参赛队伍的负责者还可以提升和呈现自己领导力的部分。在把重心放到这方面之后,我发现其实老师们都会欣然接受指导学生的邀请。

 

其他一些更好的学校,可能做学术的氛围会更浓厚,所以想参加一些学术活动的同学就能更容易的找到科研机会。

 

但普通一些的学校虽然氛围没有那么浓,但是只要自己有心主动去寻找机会,会发现有志同道合的同学也在这条路上走,并且也会有很多好机会可以把握。

 

Photo by Amy Shamblen on Unsplash

 

最开始我对自己的背景是不自信的,看很多录取数据都有点忧心,因为录取的双非比例真的比较少。

 

但从我自己的申请经历和我同班同学的申请经历来看,学校背景并不会决定一切。

 

我班上有比我其他条件更好的同学,他们有人录取了港大BA,有人录取了港大统计,还有申请牛津大学,目前刚刚参加完三轮笔试面试正在等待最后一轮结果的同学,另外我们还有上届同班的学长去了卡耐基梅隆的CS这样世界顶尖的专业。

 

所以,各位和我们一样起跑线的同学,不要妄自菲薄,在既有条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就应该着力提高能改变的部分,只要努力尽可能做到最优,其他的东西会顺其自然到来,共勉。

 

Mastermate 专业的留学申请指导平台

Mastermate为的同学们准备了两种申请计划。

分别为 导师计划(半DIY) 和 领航计划(全定制)

想报名参加计划,点击这里 填写报名表即可。

对于这两种计划,我们用一张对比图来简单了解一下:

 

Mastermate导师计划和领航计划栏目表

听听往届学员对 Mastermate 的评价 ღ( ´・ᴗ・` )比心

 

Mastermate 为申请的同学准备了留学申请讨论群,可以微信扫码,然后进群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

Mastermate留学申请微信二维码

↑留学申请微信讨论群↑
注册登录
微信安全登录
login qrcode
wechat 微信扫码后
关注公众号后即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