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Gapper申请实录:7offer+3面试+奖学金

Mastermate官方 2020-06-08

Mastermate『学长有话说』今天请来了20Fall D同学

 

申请背景

 

学校:末流985

 

专业:会计学

 

GPA :84

 

雅思:7

 

 GMAT: 750

 

 面试:

  • 香港科技大学 MSc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 香港科技大学 MSc Accounting

  • 南洋理工大学 M.Sc. Accountancy

 

Offer:

 

  • 香港中文大学  Master of Accountancy

  • 香港中文大学 MSc in Business Analytics

  • 香港中文大学 MSc i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带奖学金)

  • 香港城市大学 MA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 香港城市大学 Master of Science in Business and Data Analytics

 

 

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不知不觉20fall的申请季也到了尾声了,这几天陆续有学弟学妹和我聊天,有的是纠结选哪个offer,有的是没有dream offer纠结要不要gap。有时被似曾相识的的“豪言壮语”逗笑,有时又有着感同身受的担心,“一定是像那个时候的我一样急坏了吧。”

 

 

我意识到也许我并没有多厉害,但gap的这段经历所思所想,对有着相同烦恼的他们,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参考作用,希望在我这个坏记性还没有完全忘掉的时候,能够用文字记录下来。

 

我开始思考要不要留学的时候,大三过去一半了,到了一个需要做出选择的路口了,考研吗,我没有很想去的内地大学,而面对考研,一场考试分数占据很大比重的选拔,我不愿承担风险。想了想自己英语还算可以,对粤港地区也有着好感,于是把目光转向了香港留学。

 

当时对留学整个流程了解的不多,也不知从何开始,看了几个帖子,试了一两家大型中介,留下自己的信息接到几个电话,

 

“雅思考了吗?”“没有。”

 

“什么学校啊?均分怎么样啊?”

 

“实习怎么样啊?”在被问完了bg后便没了下文。

 

心里惶惶然,难道我的情况糟糕到连一个中介也不愿意签我了吗?

 

后来看到了MM的计划介绍的推送,填了评估表,加了月儿学姐的微信,当时长沙的冬天又冷又湿,我在图书馆楼外和月儿学姐打电话,记不太清说了什么了,只记得学姐声音超级温柔,和我说了有哪些学校的项目我可以试一试、我需要怎样的背景提升之类的。

 

当天晚上我就想,别挑了,就这个挺好的。和月儿学姐讨论了一下,觉得自己目前的情况比较适合领航计划,就报名了这个。


转账之后收到了will学长的信息:

 

“YC欢迎加入MM。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备考干货part

 

我的漫长的申请过程起步标化考试:雅思和GMAT

 

学习雅思真是一段不想回顾的历程,两次在6.5最后上了7.0,备考期间3-5月份。

 

比较煎熬的原因在于,一般是准备申请的第一个大关,过去了会好很多,但是一开始有点慌乱,因为自己了解的比较晚,谈不上太多规划,虽然MM的帮助让我对整个流程有了底,但还是比较有压力,毕竟没有人可以帮自己考试,而雅思不过关,基本上和hk高校说再见了,成绩出来前还和月儿学姐打电话倾诉自己的焦虑(明明很难过怎么说起来想笑哈哈哈)。

 

考的比较好的是听力、阅读,一般是8-8.5,可以参考公众号和CD上的经验贴,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习惯再制定计划。

 

阅读没有别的捷径,多读,速度提上来了,有更多时间思考,正确率自然会高。每天或者每一个周期定量的限时训练,练习之后的订正和精读才是最花时间的,每道犹豫或者做错的题,都要在原文里面对应到可以推出答案的句子,有混淆选项的需要写出为什么错。

 

听力精听也很重要,我一般是错的多的或者听起来费力的材料做完会精听,听写三遍,第一遍一句一顿,每个句子写没写出来的空点地方,第二遍填空,两到三句一顿,结合个人情况可多可少,第三遍基本上是查漏,一遍过,每遍用不同颜色的笔书写。

 

口语我自我反省准备的不太走心,总是最后十天才开始看看写写,而且不够扎实,总觉得自己提前想想实在有没看的话题freestyle总是说得出些的,写作也是,练习不够导致时间安排有问题,最后一场遇到了地图题甚至没写完part 1。(这是一个错误示范)

 

GMAT算是考的比较好的,690-690-750,每次间隔15-20天,建议是雅思先有一个达标的成绩,有时间可以一起刷,毕竟阅读上相辅相成,我复习时重点主要放在语法和阅读,参考上文雅思阅读的方法论,多读多练,唯快不破。

 

值得注意的是,练完才是重点,写出每道题的考点在哪,每个选项分析到,自己多多总结思考,刷题其实不在多在精。


阅读当成中学说明文阅读来做就可以了,每个专业词都认识也不知道到底是啥,但是依然可以根据结构、上下文、整体思想推断,自从这么想以后,我觉得阅读一堆一堆的长难词也不那么可怕了,好在我自己语法算扎实,长难句没有问题,提速之后,整体正确率提升比较大。

 

数学先了解大概题型和考点,然后在复习verbal的过程中,每几天刷一套题,有感觉最近拿51分不太容易了,会出一些陷阱题和难点题,在时间紧凑的时候需要冷静思考。

 

这两个考试基本上除了蹭公开课就是自学了,因为很不喜欢机构老师的比较常见的技巧至上和“急功近利”,所以一直是自学选手。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与时间紧迫程度,上高质量的课节省时间也是可取的一种方式。

 

其实这个过程感受最深的其实是心理上的建设吧,对自己的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心理变得强大了一点。

 

第一个690和第二个690之间的两星期,心理上有点懒散觉得至少有个不差的成绩了,生理上刚从紧张的冲刺中缓解过来,集中心思学习效果也一般。

 

所以第二次一模一样的分数突然给我泼了一盆冷水,我开始认真地反思到底弱点在哪,哪里还可以提分,哪里做的还不够踏实。第二次复习刷了不少题,速度提上来但是思考不够深入。

 

第三次又回到原点,把做过的题再过了一遍,开始深挖每道题,新题占比不多。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快十二月了,对应先到先得的申请来说,我觉得并不算早。我周围的一些朋友和不了解情况的父母说,也许下次也不会高多少呢,因为常见的分数段也就是680-710。

 

如果这次考不出来,成绩不高且没有时间优势,是一个有点冒险的行为。但当时就很坚定地觉得,虽然不知道到底可以考到哪个分数,但知道不止这样,从第一次20天考690的经验和自己做题的感受来看,自己可挖掘的潜力还有很多,给自己预估730上下10分。

 

大概是对申请有了更多了解,心里也有目标,不像考雅思那样煎熬,想着赶紧考个差不多分出来算了,而是扎扎实实地一道一道抠考点,甚至觉得学起来很开心,当时还在实习,下班一个小时的车程趁机打瞌睡,吃完晚饭回到寝室拿上电脑就去图书馆,学不了太晚就要休息了,因为要早起赶去上班。

 

考前这段时间想着,无论如何这都是我最后一次考了,如果自己真的考不出一个满意的成绩,那就接受自己的普通好了,这样的心态反而让我很投入。

 

verbal部分剩了一两道题没做,于是写awa磨磨蹭蹭,因为不想面对可能的糟糕成绩,结果点击结束考试跳出来一个750自己真的吓了一跳,拿到打印的临时成绩单立刻拍照发到MM群里了,分享快乐,主要是告诉自己这是真的,已经有证据了,gmac不能反悔的。(然后我就从考点喜悦地暴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学校) 

 

之后有学姐问我有没有看机经之类的,其实没有(主要是鸡精要99块钱觉得贵就没买,抠门本人),也有同学说哇你运气真好,嘴上说着对啊靠运气啦,心里却实实在在地知道这每一分是怎么来的。

 

就算是运气,也是老天给我这次高风险的固执己见的奖励吧,我就安心地接受了。

 

当然也不是说非要硬刷分,而是认真考虑自己的能力与时间,想清楚自己对所要面对的结果的接受度,做好每个结果后续的基本打算,然后做好了决定就坚定自己的信念,找准方向沉下心复习吧,所有的努力老天都看着呢。

经历与申请part

 

除了基本的硬件条件要达标,相关的经历也要丰富,比如专业相关的实习、project或者research经历。这一部分主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习群每天多留意,各个网站的信息多看看,老师同学多问问,主动聊聊自己的想法,也许就有了推荐。

 

我之前也有退缩的想法,最好有实习是不是可以没有啊,要不GMAT努努力补偿一下啊,但是月儿学姐坚持说一定要找,总是可以找到的,我这个懒人意识到不得不做的时候,开始认真对待起来。

 

拿到笔试面试,顺利入了职,有了第一个实习经历,后面似乎不再那么难了。

 

只要真的想找实习,其实问题都可以解决,重要的是自己迈出第一步着手去做,而不是找很多会阻碍自己的理由,实习距离远、自己条件不好、时间不够,都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

 

很多时候试一试,讲不定就是一个机会了。说起来鸡汤,但是经历过才知道这有多真实。

 

找的实习不算title特别大的,都是外企的分公司,但是工作内容比较专业,自己对会计实际的工作也有了理解。这对之后文书的构思和面试也有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学着去安排时间,做一个multi-tasker,时间最紧张的时候,左手考GMAT右手搞实习,头上还顶着课程考试和毕业论文的ddl,最后也都顺利地过来了(苦笑)。

 

不论是实习还是做research project,都要自己多思考到底做这件事意义是什么,不仅仅是为了那一纸证明,也许就可以发现自己以后的方向。

 

网申和寄送也是对申请人的一个考验,从材料的准备和处理到填写网申纸质寄送,有MM学姐们帮忙看着,自己也多留心,顺利无事。

 

在网上经常会看到有人吐槽中介这不好那不行,我个人觉得,毕竟是关乎自己升学的事情,还不至于心大到当一个万事不管的甩手掌柜,而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自己、为未来留学做热身的机会。

 

这一年下来,感觉自己搜集信息能力和动手能力up up,后来实习之类的网申就驾轻就熟了。

 

和MM的感觉更像是合作伙伴,一起为把offer拿到努力,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在群里商量讨论,加上学姐们都是hk留学的过来人,常常给到很好的建议或者想法。

 

不论大家是DIY还是找中介,网申这一部分都是一个重要关卡,大部分的糟心事源于此过程的不留心。

走心part:Why Gap year

 

这前半段路,实实在在感受到生命的密度,从19年3月份开始就一直在赶,考雅思的时候发现学妹留学准备进度和我一致;

 

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不仅仅是准备申请,很多告别都是无法左右的,而得到的都要靠自己努力,所以会觉得有点辛苦吧。

 

有两三个月,处于手忙脚乱被动努力的过程,不停地忙碌着去完成应该做的事,其实真正的思考有多少,我也说不清。

 

考完第二次GMAT,申请的时机已经不太好了,自己也是抱着侥幸看看有没有喜欢的offer。作为一个商学院的学生,似乎比起其他专业的朋友更为焦虑,忙着考证,忙着刷分,忙着实习,忙着做大家都在做的事,忙着不被周围的人落下。

 

觉得自己像是在车站熙熙攘攘的人流里,被裹挟着移动着,没有想得很明白到底下一站要去哪里。

 

在喜欢的公众号上读到的一篇文章,关于作者转行与选择的故事,说很多人意识不到的一点是,在很多时候,你原本安排好的人生其实是可以随便撕破的。

 

因为没有拿到dream offer,漫长的等待只是杳无音信,感觉人在一点一点往下沉。我难过了一阵,接受了自己期待的落空。我想也许我可以gap。

 

朋友劝我说,再等一年就一定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吗,说你又要耽误一年了 。就像最后一次考GMAT那个时候一样,我十分明白大家的担心与不解,但也有自己的估量和打算。

 

人生这条长长的路上,这一年真的是被浪费了吗?

 

一定要按照既有的节奏走吗?

 

与其为了有一个学上去一个了解不多的项目,不如从这人流中走出来,停一停,好好审视自己,不要再在混乱与茫然中决定自己的未来。

 

有人说我理想主义,也有同学说我很勇敢,而我自己却觉得,只不过是在现有的选择里反复权衡,选择了结果无论如何都能接受的一种罢了。

 

在我决定了gap之后,感觉眼前的路口突然变得开阔起来。

 

在gap year也算充实,复习专业证书的考试,在Coursera上学习感兴趣的博弈论,在家里练车做菜,把生活技能都点亮,和爸妈去户外,出去跑步、游泳,反而让我有种好好生活着的开心。

 

当然过程中有亲戚的各种劝说,去考公、考研、秋招,不论做什么决定好坏都是自己承担,仔细想想如果我一心几用地做这些,也许结果并不是我能接受的,因此安安心心地准备我的申请。

 

不知道是不是已经经历过一遍,对申请比较熟悉,所以没有那么紧张了。

 

Milu学姐和Ashley学姐超级认真地帮我做一些前期的准备排查,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都没有这么上心,感到一丝惭愧,对自己说“清醒点姐妹,这可是申请哎!”。

 

陆陆续续收到面试通知,在cd论坛、微博和MM面经库里看看以往的经验,Milu姐姐也会提醒我怎样写提纲,帮我看回答有没有写在点上。

 

其实不论是否会被问到准备好的问题,提前思考都是有用的,记得以前听学长说辩论赛,看起来你来我往的临场发挥,大多数都是可以提前准备的。

 

准备好提纲Milu姐姐就会和我打电话模拟一遍,再看看我的有什么问题,一开始我还有点害羞,(漂亮姐姐声音好好听哦哈哈哈哈)后来就慢慢好很多了。

 

面试完,慢慢等,后来就是收到中文的multi-offer邮件和推研,陆陆续续其他学校的offer也来了。

 

而现在,拿到offer的兴奋开心渐渐消失,开始为下一步做准备。

 

(港中文ITM的奖学金邮件)

 

在电脑上敲下这行字,是2020年某个初春的午后了,广州已经开始回温,阳光很好,风也和煦,带着困意昏昏沉沉地回想起来,像做梦一样。这过程中有意料之外的压力,但好在自己坚定。

 

即便在旁人看来结果不一定完美,而于我,在这一段经历里所成长的所汲取的,已然值得。

 

希望自己记住这段飞速成长、不可多得的时光,不再逃避期待,而是学会承受期待的落空,继续当一个清醒而又有点愚蠢的理想主义者吧。

 

┈┈┈┈THE END┈┈┈┈

Mastermate 专业的留学申请指导平台

Mastermate为的同学们准备了两种申请计划。

分别为 导师计划(半DIY) 和 领航计划(全定制)

想报名参加计划,点击这里 填写报名表即可。

对于这两种计划,我们用一张对比图来简单了解一下:

 

Mastermate导师计划和领航计划栏目表

听听往届学员对 Mastermate 的评价 ღ( ´・ᴗ・` )比心

 

Mastermate 为申请的同学准备了留学申请讨论群,可以微信扫码,然后进群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

Mastermate留学申请微信二维码

↑留学申请微信讨论群↑
注册登录
微信安全登录
login qrcode
wechat 微信扫码后
关注公众号后即可登录